戏曲剧种之一。渊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因即古代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以及江苏、江西、安徽等地。1906年前后,由嵊县一带的民谣、山歌在余姚秧歌班的影响下发展形成。当时的形式极为简单,唱腔以“落地唱书调”为主,伴奏用笃鼓和檀板按拍击节“的笃”声不断,故称“的笃”班或“小歌班”,演唱《卖婆记》、《养媳妇回娘家》、《箍桶记》等反映农民生活的小戏。后逐步流入桐庐、富阳、海宁、杭州等地,1916年进入上海,并吸收绍剧的唱腔和京剧的舞蹈丰富了其表演艺术,为了区别“绍兴大班”,于1921年定名为“绍兴文戏”。并采用板胡、斗子伴奏。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