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西河调”、“河间大鼓”。起源于河北省中部农村,乾隆年间,由流行于冀中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演变而成。清道光年间,艺人马三峰等在木板大鼓和弦子书的基础上,吸收了戏曲、民歌和民间叫卖声等音调,对原有唱腔加以改进,并将原伴奏乐器小三弦和木板改为大三弦和铁板(犁铧片),从此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初名“梅花调”、“犁铧片”、“河间大鼓”。1900年前后从农村进入天津,1920年改称“西河大鼓”,是北方曲艺中历史较长、流行较广的大曲种。一人站唱,演员自击鼓、板。说唱并重,唱词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基本曲调有头板(一板三眼)、二板(一板一眼)、三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