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看亩产效应还是终身学习力?一位特级教师考察美国课堂后的反思

  看点 魏勇是北京十一中学历史老师,也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近期,他去美国考察,参观访问了一所私立和三所公立学校。以我们传统标准来看,这些老师和学生热烈讨论的课堂十分“低效”,知识结构也没有实实在在地教给孩子,但通过和美国老师深度沟通,美国课堂这些“弊病”却引起魏勇的反思:“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的确能提高某节课或一个学习阶段的“亩产”效益,但长远来看,我们有没有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力,有没有引导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这值得深思。在外滩君看来,中美课堂利弊实际很难衡量、比较,但一些更基本的能力,比如探索精神、提问能力、独立思考,在当下都呈现出超过知识本身的作用。如何在课堂内外兼顾这些素养的形成,可能是未来教育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文 | 魏勇 编辑 | 闻琛

  6年前来过美国,那时,对美国课堂中各种新鲜事感兴趣,例如,学校的形态、功能教室的配置、教材的使用、课程的设置、教学法等等,可以说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回来后,我们就借鉴他们,进行了基于课程的学校形态的变革,受到了广泛关注。

  六年后,我们再去美国,这次淡定了很多,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实践了美国教育中的合理做法,新鲜感不在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眼界打开后,看到了美式教育同样存在着问题,同样面临着需要进行教育变革的紧迫形势,就如同美国的教育反思专题片《等待超人》揭露的那样,美国公立教育体系存在巨大弊端,让美国人痛心疾首。

  

教育看亩产效应还是终身学习力?一位特级教师考察美国课堂后的反思

  所以,这次去美国,我带着比较中美教育利弊的意图,看看我们究竟差在哪里,哪些是我们可以继续保留的,哪些是我们需要改变的?争取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那些第一次参访时没有看见的、教育中隐形的东西,比如:

怎么把学生变成独立思想者和终身的学习者?

学校和课堂怎么来实现这个目标的?

美国的教育体系为什么能培养出世界级的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对这些人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有时,没做什么比做了什么更重要。这次,美国教育之行验证了这点。

  本来,我是带着挑毛病的眼光来看美国教育,但是,挑来挑去,挑出了我们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大毛病。这个毛病之大,大到了我们不认为是毛病而认为是优势的程度,什么毛病呢?中国课堂相当强调落实,尤其强调基础扎实,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毛病,这个发现让我出一身冷汗。

  

教育看亩产效应还是终身学习力?一位特级教师考察美国课堂后的反思

  我们参访了一所私立学校、三所公立学校,三所学校中一所位于30万美元房价的学区,属于普通公立学校,另外两所学校位于65万美元以上房价的学区,属于优质公立学校。

  由于美国公立学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房产税,所以,房价越高、房产税越多,学校的钱就越多,就可以聘请到高水平的师资。以我们参访的Chatham学校为例,据说这是新泽西最好的公立学校,初中教师的年薪平均在10万美元(税前)左右,高中教师没打听,应该不低于这个水平。

  其间,我总共听了12节课,包括英语、法语、中文、数学、AP数学、生物、戏剧、历史、AP历史、时事政治、建筑、烹饪、体育等。作为历史老师,之所以跨学科听课,主要是希望采集的样本有普遍性,避免局限在文科而以偏概全。

  在这些优质学校听过的课,如果以中国的课堂评价标准来看,大多是不合格的课堂,更谈不上优质课,几乎所有的课都有一个共同毛病:课堂知识容量小且不落实,感觉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

  我第一天听课是在Chatham学校的初中部,听了体育课、地理课、数学课、烹饪课。听完后,我们的体育老师的评价是,体育课没教孩子东西,只是玩了一个游戏,缺乏体育技能的教育,在北京,这样的体育课是不合格的。

  的确,我也只看到一百多名孩子在体育场里玩得很开心,老师只是游戏的组织者而已,的确没有落实体育技能的教学。

  

教育看亩产效应还是终身学习力?一位特级教师考察美国课堂后的反思

  地理课讲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自然环境,老师设计得很好,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否宜居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顺便就带出了该地区的气候、地形、农业等相关知识。

上一篇:人民日报: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
下一篇:“妈妈,我去天堂了,这里太累了!”震惊了全中国父母

相关新闻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