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我国的教育产业和事业发展中,校外培训机构、教育科技企业等新型教育供给者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在线教育、虚拟学校等由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供给新方式、新形态也迅速蔓延,并由此带来了整个教育行业组织形式的改变。近日,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以下简称报告),以上教育行业的新兴形式都被称为“新业态”。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该报告主编王蓉在发布会上表示,在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背景下,教育选择自由将成为很高比例的较高收入家庭重要的公共政策诉求。如果高收入家庭的这种诉求能够得到维系或者鼓励,将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损害教育平等,拉大低收入群体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受教育质量的差距;而如果为了维系教育平等、拒绝这种诉求,则将直接影响中高收入家庭“对高质量、个性化教育的需求”的满足。
基于这些新兴教育市场出现的问题与矛盾,该报告对教育新业态的发展现状、作用、影响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民办学校
高收入群体有更高的差异化教育需求
近年来,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从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至2016年,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在校学生数由1004.73万人增长至4806.23万人,增长了3.78倍。民办学校学生数占全国在校生人数的比例则由5.34%增长至18.94%。
根据2015年的各省民办学校事业发展数据和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该报告研究者对比分析后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有较高比例的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学生离开公立教育系统,就读于民办学校。对此,报告指出,这昭示了我国新时代的教育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取得关于教育政策的社会共识。
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民办小学和民办初中的校内收费均为每年数千元,收费最高的25%的民办初中和小学,平均年度收费高达数万元。尤其在一线城市,50%以上的民办小学和民办初中每年校内收费过万元;校内收费最高的25%的民办初中平均收费为6万元以上,远高于其他城市。
研究者分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教育购买力增强,教育需求也更加多元,对民办教育的需求增加,因此民办小学和民办初中的学生比例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例如,我国一线城市民办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比例最高,13%的学生就读于民办小学,26%的学生就读于民办初中。在其他城市和农村地区,民办小学的学生比例均低于8%,民办初中的学生比例在10%左右。
另外,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随着家庭人均消费的提高,学生选择民办学校的比例在提高,并且所选民办学校的校内收费也在提高。报告分析,这一现象表明,在义务教育阶段,相较于公办学校而言,民办学校的主要功能是满足高收入群体的差异化教育需求。就读于民办学校虽然意味着更多的教育支出,但可能接受到多元化的、高质量的教育。
当前,在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差距拉大的背景下,报告认为,教育选择自由将成为很高比例的较高收入家庭的一种重要公共政策诉求。因此,当前需要正视将教育选择作为一类政策目标的合理性基础,来满足人民“对高质量、个性化教育的需求”的要求。与此同时,报告还认为,教育部门应该关注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平衡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发展的公共政策,考虑每一教育主体对于其他主体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针对当前民办教育的发展态势,该报告建议,公办学校应该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如此才能拥有真正抗衡民办学校的竞争力;而民办学校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此才能维系其生存的可持续性。
在民办教育中,国际学校是计划走出国留学之路的特殊一类,也是满足学生差异化教育需求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国留学整体呈现的低龄化、平民化和常态化趋势,就读于国际学校的中小学人数也在持续攀升。对于教育行业的这一发展态势,研究者认为,国际教育快速发展体现了教育供给的全球化以及我国民众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教育资源的主动能力和主动意识,这对我国教育系统带来的冲击是深远的、长期的,不可小觑。
校外培训
家长的教育焦虑与期望转化为付费冲动
相关新闻